五运六气; ^3 `1 _) S _4 @' i$ m
4 x$ h6 Q; z& C! \# V8 C5 G6 r
简称“运气”。“运”指木、火、土、金、水五个阶段的相互推移; “气”指风、火、热、湿、燥、寒六种气候的转变。7 H* B% M) g. E- ~
3 Q, D n' p' _- _6 y0 _ 古代医家据甲、 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种十天干以定“运”;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这十二地支以定“气 ”。前人结合五行生克理论,推断每年气候变化与疾病的关系。
3 A/ e4 P3 Q6 f" f% \+ V$ `, i0 i# `' [% W) W6 O' j
运气,是五运六气的简称。运气学说是中国古代研究气候变化及其与人体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说,在中医学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运气学说的基本内容,是在中医整体观念的指导下,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运用天干地支等符号作为演绎工具,来推论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的。在现存中医书籍中最先论述运气学说的见于《内经》的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正纪大论、至真要大论等七篇。他如六节脏象论,《黄帝内经素问遗篇》的刺法论、本病论等也有论述。运气学说涉及到天文、地理、历法、医学等各方面的知识。
" t+ J5 W9 x: q6 K; q: R' q! @+ D8 ~" L
中医界内有一句话可说明其重要性:不通五运六气,遍读方书何济?
$ h, a. Q! a6 C7 s 中国古人建立的天干地支,意义很多。
: C: L4 w+ H( J: n' C; d: i 一(天干配五行):甲、乙--------木5 N) }$ V% m- Q/ V
丙、丁--------火
: S5 a1 B9 s. T. e 戊、己 -------土
7 v2 h n2 E" W$ Q8 ~ 庚、辛--------金
( T( r) K: ^- L" ^4 ~ 壬、癸--------水& q8 O6 U0 r1 x+ L( ^ ?& M
二(地支配五行):寅、卯-------木
0 ^' ], L) Q# G Z& @1 I" F0 i 巳、午-------火
: @' h2 k O2 n C# i) Z4 J/ p! t& Y8 c 申、酉-------金
# n+ v: S/ i0 |1 K 亥、子-------水5 @0 K3 a. x w" d# R4 P2 g ^0 t: {
辰、戌、丑、未---土1 M( b& H: m6 ~5 a" [
三(天干化五运)(中运):(黄帝内经内容)8 ^9 B* n1 J3 B7 E {
甲、己------土运
$ j; ]' g5 S- L( v% z 乙、庚------金运
$ C$ Z- P# i& T, C5 N0 ]$ P8 p 丙、辛------水运5 f4 I3 @0 F1 |* U i. P/ o
丁、壬------木运# m( p7 P% d$ j1 p# V6 U! G
戊、癸------火运
3 W$ W+ c" \% c/ j+ P 其中单数(甲、丙、戊、庚、壬)为中运太过之年
; |6 v3 E8 N8 `1 b k, H6 \% x8 t 双数(乙、丁、己、辛、癸)为中运不及之年
A5 @8 x& k' q" d7 J: d! J 四(地支化六气)(司天之气):(黄帝内经内容)9 N7 w. E& d1 D O: o& A" L
子、午 ----- 少阴君火司天 阳明燥金在泉7 v# h3 |" O9 m/ Q; ]2 Y
丑、未 ----- 太阴湿土司天 太阳寒水在泉
* }; |- {5 E6 t 寅、申 ----- 少阳相火司天 厥阴风木在泉
5 m& [1 C# S% M/ R3 e 卯、酉 ----- 阳明燥金司天 少阴君火在泉
9 f) a8 B& G, |4 U( v/ h 辰、戌 ----- 太阳寒水司天 太阴湿土在泉
Z+ c% r4 F2 ~7 b6 ^5 x0 s8 S- k 巳、亥 ----- 厥阴风木司天 少阳相火在泉
) E7 S9 O6 V# X+ C& g4 v3 ~; w5 o, p4 z6 H
干支纪年在黄帝内经中就有了“运气”(中运与司天之气)的意义。每年干支的不同组合,就有不同的中运与司天之气的组合,不同的气候,易引发不同的病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