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用字取名法
4 J& i- Q. j2 g
5 O5 B" A4 G# T7 K2 I$ H" L 专用字有两类:一类是某些行业的习惯用字,一类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某些行业特别喜欢的字。中药店用的“堂”字,如同仁堂、蔡同德堂等;西药店用的“房”,如华美药房、冠心药房等;西餐馆用“社”字,如华美西餐社、德大西餐社等。
7 W& \, |2 J7 z: J+ z; m G
& ?* [7 D- o; k (2)吉语取名法 3 L+ X, p/ E# H$ h* i4 I
% d* V, g" C4 y6 b# @9 I: T
“兴”、“隆”、“源”、“茂”、“发”等字在旧时的店铺的招牌上经常出现,这是旧时生意人喜欢讨个吉利,讲究口彩,如老字号月盛斋创办于1775年,店名为“月盛斋”,就有“月月兴盛”的意思;国人创办的第一家啤酒厂北京的双合盛五星啤酒厂是山东人张阁与郝升为主集资创办的,取名“双合盛”,就有“双方合办、财源茂盛”之意。1 w; b3 z3 p( c [
. h- [( ~; K& Y* p( a5 Y H
(3)迎合取名法 - J% ^5 U0 |- S2 A/ ]: x2 V
) a% K9 h; j) [' f7 ^
把公众喜欢的吉祥用语用在公司店铺的名称里,来迎合顾客的求福心理,以此招揽生意。
: y& p' [4 G4 Q- F! W2 e' `4 h, \2 Z4 M, z! k$ V
(4)姓名结合法
1 }4 g# J4 T) h0 Z; _$ f% M ' r) y" h/ ^# ~& W/ @ r# W; d
如我们前面提到的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都属于此类取名方法。3 g( R) T; P; }; Q2 M1 b. u
* D/ d- f6 C2 @ D5 i (5)雅字取名法
+ `5 A- x& `5 a8 H" f2 x# ~$ O. s 0 n! V! t3 N# A. R5 [ r/ t# H" s u
这种给店铺取名的方法是中国特有的商业性命名。因为中国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传统上有一种重文抑商的观念,于是一些商人把商业性场所也命名为像文人的书斋一样,如“斋”、“阁”、“轩”、“居”、“园”等。
. h; @& e0 X9 c9 l t1 q
4 c. H. }+ }( x/ e1 K* } (6)俗语取名法 7 \+ f8 r0 \" L% }5 u1 d& h/ o
# X) E" X; P: g( U' {4 @) ~ 俗语较为民间口语化,运用俗语命名的企业公司,其名称能被大多数的公众所接受。著名的王麻子、狗不理等都属于俗语取名。“好吃来”瓜子大王、“鲜得来”排骨等叫得响亮的名字给人一种亲切感。
+ H3 G3 ?2 g' i7 a' g5 F! ]$ O: c8 B( C. y; D
(7)谐音取名法 2 G, u. y/ ]- g) X5 F8 N
& F# Z$ o m5 O1 Z- R1 L# } 运用这种方法取名,看似偶然巧合,实属别有用心,让人读来别有趣味,如一位上海老板郁屏翰取店名为“郁良心药店”,从语音上恰好与“有良心”谐音,就让公众感觉老板经商不赚昧心钱的诚意。& j) k/ V, i- V2 U; ~5 e9 V
+ G2 J0 ?$ A: H/ F
(8)自夸取名法 " O: N0 t* C* J8 O5 H
; r- x' o) }$ T9 `9 \# a# ? t) l
运用自夸的方法来取名,主要是实事求是地把公司信誉、产品质量等方面的优点体现在公司名称上,给自己增加信心,给对手施加压力,给公众以信任感。如上海金城工艺社,意义在于自己在竞争中如金城汤池,攻不可破,上海精益眼镜公司,意义在于公司从各方面能做到精益求精。: E# L6 R) P' R: y5 M& D
* p9 d" Z1 }7 o9 q5 M4 }: { (9)标志取名法
' l' Q0 |: h9 j
7 |6 u' v% X% {7 K/ _) U 标志命名法主要是以实物为标志,来突出企业公司的显著特征,现在在国际上已发展成了CIS(企业识别系统)的一部分,著名的黑猴儿帽店就是将一只木头黑猴做成店门,来表明其历史传统性,用以区别于别的帽店。; s7 X2 j5 j# ~7 D
! g" X5 ~8 v6 \. I5 P X$ k (10)品牌取名法
" @' z% @3 F& a8 x
v8 D5 n2 y/ z! `9 K' N 品牌命名,一般是指公司企业创造出了名牌产品以后,再用自己的品牌名作为公司名称的,如上海以前的绿宝金笔厂、上海凤凰自行车公司都是以各自的品牌产品“绿宝金笔”、“凤凰”来取企业名的。
: A6 `- S1 x! d8 r E+ n6 u4 D7 u8 v& E; b, D! R
(11)求洋取名法
$ B- C. k* _7 [" r# D ) Q0 a. ^) y! R4 h
改革开放打开了中国走向世界的大门,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融入世界的步伐更加快了,中国人愿意接受国外的东西,包括名称叫法,也需要国外的公众接受我们的产品,于是乎就刮起了一般洋名风,用洋名(翻译过的)为公司取名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